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个平衡点,只是要由每个人自己去寻觅。什么是平衡点?所谓的平衡点就是在生活里的各方面过一个平衡的生活。人生里所要平衡的东西很多啊,亲情,友情,爱情,感情,人之常情。除了这些关系到人的东西,生活里还有学业,活动,运动等等。人生原来可以分叉那么多条道路出来,要寻找平衡点,谈何容易?所谓的平衡点,也就是可以在生活每一方面给一个适当的对照,又不会让自己的生活神魂颠倒,简单说,过一个平凡人的生活。
以前的我,生活好简单,不需要找任何平衡点,都可以过得好,过得开心。随着年龄增长,生活圈子扩大了,生活开始不太平衡了,尤其是上了中学后。平衡点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。我所面对的平衡问题包括亲情和友情,学业和活动,亲情和活动等。
中四那一年,我们班上都是一群siao kia,每次都是那一堆人在一起。在学校,我们时常出出入入。到了这个年纪,和朋友出门也是很平常的事情。但对我而言就是却是万分之不同。那时,亲情和友情的难题就呈现在我面前。在家里,我面对一个障碍,也就是父母亲的那一关。从小,由于父母亲工作,我一向来都很少出门,他们也少出门,自然也不放心我出门。所以我要讨允许出门简直比考试还要难。
中学的我就是那么的挣扎。我好想和朋友出去,况且几十年来我又不是时常出去,应该可以出去啊。问题就在父母亲,他们不放心,这我可以理解,但我只是和朋友出去,也没有去什么杂还是危险的地方。他们很少出去,所以除了在工作上也很少接触到外面的事物,所以通常就不回允许我去。久而久之,我也不会想要出去了,即使朋友问我我都会找借口推掉。有时说没有空,有时说没有交通。
回想起有一天,在中四的时候,我往常到学校上课。到了学校,还是那一群朋友。只见他们有说有笑,好像很兴奋。我觉得好奇,就打听一下。原来他们刚在过去的周末一起出去了,除了看戏还去逛街走走,似乎过了一个开心的周末。那时的我,犹如晴天霹雳。我们是一大群的好朋友,这次连问都不问我就出去玩了。难道我们做朋友会做到这种地步。我懂他们不问是因为我会推辞他们。而夹在中间的我,只能忍气吞声,暗中落泪。
到了中五,这种情况比较有好转了。第一,我的家人比较认识我的朋友了,自然放心多了。第二,我也比较大了,中学生涯结束了,我也毕业了,有时应该给我比较多私人空间和自由。所以呢,我也比较常出去。但我心里还是会有一些顾忌。如果没有什么事,我还是尽量不出门。有些活动如果我认为无法获得允许,我还是会推辞。我已经变了。我连父母亲都不问了,就直接推辞。很简单,我不想亲情搞得太僵,所以只好牺牲朋友。
进了matriks,有了亲情和活动的挣扎。这是我第一次长时间的情况下离开家,而且也不是时常有机会回家,所以感觉自由多了。在那儿,我要出去就出去,但也很可怜,只能去到日得拉这个小镇。第二个学期,我开始忙了起来。曾经有巴士回槟城,但我回不到,因为我手头上有工。或许是想孩子吧,我总察觉我的父母亲很想我回家。他们的想法是,只要能回家,就回家。那时我只能无奈叹息,毕竟我回不到家。
就在matriks结束后不久,有朋友约我先去雪兰莪找朋友。我尝试讨允许去这trip。他们一直问我,想搞个清楚。而我也面对困难,因为我很难把整个trip的详情告诉他们,毕竟有些东西是到了那儿跟当地朋友而计划的。问了又问,他们始终不放心,他们口头上答应我,但又很不想我去,却又不要亲口说。我又不想把亲情搞得太僵,所以又用借口推辞了我的朋友。我突然说不要去了,我的朋友和家人都有一点被我临时的决定吓倒,特别是家人。而当时的他们又如何能了解我的苦衷呢?又是我自己吞完。
要进大学了,进大学前不久,我们朋友要计划最后一次的槟城matriks朋友的gathering。地点是槟城国家公园,Pantai Kerachut。这次我尝试问了妈妈,然后问她意见。她虽然不是很放心,但她还是赞同,不过她认为要过我爸爸那一关很不乐观。其实我也不知道要怎样想我的爸爸开口。他们问一些我也不懂要怎样回答的问题。要爬山去就问会有迷路的危险吗,要坐船去就问船稳不稳出海安全吗。我好无言,到最后还是选择了亲情,再次找借口拒绝朋友。我已经很不好意思了,但有谁能了解我心灵上的负担。
进了大学,尤其是第二个学期,我常常被活动缠上。差不多每个周末我都有事情做,所以就少回家了。我住在槟城,大学也在槟城,根本就是很近。我家人更加认为时常回家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。我好无奈,我不是不要回家,但我身不由己。每次他们和我通电话,我都会很辛苦告诉他们我没有办法回家。其实他们不说,我也很清楚了解,他们不是很开心,也不是很满意我时常留在大学里不回家。他们会时常问,你过后还会有活动,过后还会那么忙吗。
在这活动和亲情的挣扎中,我毅然选择了活动,这可是第一次啊。我别无选择了,扛起活动就有那责任所在。我不能因为家庭就放弃了活动,除非是家庭大事。让我感到更悲哀的是,他们不太满意就算了,怎么还跑去和我的熟悉朋友的父母亲说。要不是我的朋友提起,我还真的是不知道此事。原本只属于家庭的事,也扯到朋友身上了,他们这样问,我要怎样面对朋友啊。我不求什么,只求父母亲的少许体谅就够了。但我只能愿,我还是把苦吞完了。
大学的四个月放假里,我或许有少许内疚,所以我都尽量呆在家里。又变回以前的我了,能在家就在家,能推辞就推辞。只是呢,无论我尽了多少力,我的爸爸始终觉得我整天出门。他每次都认为只要出去就会花钱,劝我少出去,少花钱。我了解他的想法,也不想反他,只能顺其自然。我去了一次沙巴之旅。然后在这两个月内下了吉隆坡好几次。最关键的两次就是为了饥饿三十活动而去的营和倒数。这样的出远门,对我而言没有太大的好处。
我只希望他们多体谅我活动的责任。虽然我不想牺牲朋友,但我再痛苦也可以做到,但活动却不能啊,特别是饥饿三十活动。身为副营长的我,可是身负重任。所以只要一谈到饥饿三十的出门,我都会一再声明我出门是为了活动,而不是参朋友还是去游玩。我只想让他们有一种想法,就是我不是特地花钱,而是有意义的出远门。最近,我开始察觉了,这一招好像行不通了,虽然我没有做错事。看来在短期还是长期都好,我已经无法改变了我家人的想法,尤其是我爸爸。我彻底放弃了,只能诉苦,不能怨。哀哉!
废话说完了。Mood也全没了。甘心了。我无法想象大学第二年的日子。我清楚了解我手头上有很多活动,而活动和亲情之间的平衡点又怎样达到呢?我让全部和家人让全部是不可能的事。双方各让一步是一个双赢局面但这也不可能。好难的IQ题啊。如今的我只能祈祷,祈祷更好的明天,更好的将来。我不会放弃任何方面的生活,家人也好,活动也好。下一个学期,将会是我人生中最严峻的一个考验。摆在我眼前的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平衡点迷宫。而在迷宫里,我要为亲情,感情,爱情,友情,活动,学业,活出最好的明天。